作为云天化最具竞争力的磷肥生产企业,2017年天安化工在深化改革,打赢扭亏为盈漂亮翻身仗的同时,发展“节能环保”新思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联合颁发的“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记者近期走访了天安化工,探寻“绿色工厂”的秘密。

技术创新 凸显节能环保

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天安化工得此殊荣,并非偶然。天安化工利用自身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低同时更提高了能效。回收硫化氢替代硫磺、回收磷炉尾气替代磷肥燃煤、回收煤泥替代部分焦粉、回收硫铵液为磷肥系统所使用、废水梯级回收……等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也成了效益链、节能链。

在尾气排放方面,据天安化工安全环保部部长杨保勇介绍,该企业硫酸尾气、磷铵尾气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尤其是根据 “十二五”时期国家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及当地政府区域减排要求,先后投入巨资实施了2×30万吨/年硫酸装置,采用先进的尾气治理技术,实现了一、二期80万吨硫酸装置氨法二氧化硫尾气减排技术改造,减排二氧化硫1500吨/年,环保效果显著。

在水处理方面,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高效水处理剂的应用技术以及节水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对装置实施局部技术改造后,逐步实现企业全系统水资源和蒸汽冷凝液的回收循环利用,实现磷酸浓缩闪冷蒸汽 冷凝水回收,节约脱盐水的使用量。

此外,天安化工还完成了对硫酸装置实施低温位热能回收改造,将硫酸生产热能利用由现在的 65%提高到90%以上,不但可减少煤资源的消耗,还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还可增加企业的自发电量。推广高效节能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和绿色照明技术,有效降低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年领跑行业二铵能效

天安化工是我国首次将磷酸二铵“836”配套装置(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60万吨磷铵)实现国产化的大型国企。凭着对节本降耗几乎苛刻的追求,天安化工以0.227(吨标煤/吨P2O5)的成绩连续第五年获评磷酸二铵能效领跑标杆企业,全国整个二铵行业独此一例。

“能耗要比同行低,必须不断技术改造和创新。每次机组检修之前,我们会提前关注业内领先技术,趁着检修空挡上马节能改造项目。” 天安化工磷肥制中心主任王勇介绍,天安化工近几年持续开展湿法磷酸串级浓缩改造、磷酸二铵管式反应器改造、磷炉尾气热源改造、磷酸一铵翅片换热器改造等系列项目,正是这一个个项目,拉低了能耗。

强化对标管理制度,天安化工初期建立了十四项能源管理标准,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开展能源目标指标管理,并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能效指标比较和比拼,把优秀同行的能效作为靶标。“每月都要分析能耗达标对标情况,提出能耗不达基准值、目标值解决措施。在对标和比拼中,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才能创水平、上台阶。” 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开宇说。

践行绿色发展战略

天安化工长期致力于绿色工厂建设工作,在2015年制定的“十三五”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天安化工制定了“绿色工厂”的中长期规划、年度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磷石膏制硫酸联产土壤调理剂工业化、合成开工加热炉、合成塔进出换热器及相关蒸汽系统技术改造等重点绿色工厂技术创新项目,着力解决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据悉,天安化工未来三年将会投入巨资实施绿色工厂改造计划,进一步加强绿色体系建设,切实履行国企职责,承担社会责任,为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据悉,目前改造计划中的12个节能环保项目正在分阶段组织实施中。(文/付娟)